华体会- 华体会体育官网- 体育APP下载中国记协推介广西日报“照哥工作室”:别人在嘲讽他他在做《你会为一毛五拼命吗
2025-08-27华体会,华体会体育官网,华体会体育,华体会体育APP下载8月26日,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《别人在嘲讽他,他在做你会为一毛五拼命吗》,讲述广西日报“照哥工作室”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谌贻照带领团队深入八桂大地一线,挖掘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,全文如下:
2024年,广西日报“照哥工作室”成立。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谌贻照带领团队深入八桂大地一线,挖掘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。多条视频成为爆款引发关注。照哥工作室成员佘玉冰应邀向中国记协“我的工作室”栏目来稿,讲述经验思考。
2024年,为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、影响力,被大家称为“照哥”的广西日报专职编委谌贻照带领报社几位80后成立“照哥工作室”,向自媒体大咖学习内容制作与传播技巧,在短视频账号“照哥有故事”更新内容。
最初,我们选定照哥作为工作室形象代言人,原因很简单:他是长江韬奋奖获得者,熟悉他的网友很多;他走遍广西苗乡侗寨,常被阿婆摸着光头唤作“涅”(苗话:孩子),深受乡亲喜爱。
然而,成立伊始,我们遭遇了重大挫折:由于内容浅、题材杂,作品迅速淹没在互联网浪潮中,未能激起任何水花。有“键盘侠”嘲笑我们:“官媒也想抢网红的流量?”
“做了几十年的记者,怎么可能讲不好故事?”照哥不服气,我们也不甘心,大家立即复盘,调整方向,重新规划。
这一次,我们决定聚焦“人物”。没有大阵仗,也不需要大制作:3人一组,分成两队同时采访,由照哥自己出镜讲述……曾经的文字记者变成短视频编导,摄影记者兼任后期剪辑,大家一起把关选题、预判爆款。
作为工作室导师,经验丰富的照哥满怀激情——为一条线索跋山涉水;为融入人物生活,把“面对面”采访变成“肩并肩”干活……
2024年6月,团队小伙伴在朋友圈刷到一张照片,画面中一位瘦小的老人拉着一辆装满蜂窝煤的板车,佝偻的上半身几乎与地面平行。我们觉得这背后可能有故事,迅速联系拍摄者了解情况。
拍摄当天7点左右,老人装好一车煤准备出发时,暴雨骤降。为了按时把蜂窝煤送到客户手中,他还是拉着板车,冒雨出发了。这个令人震撼的画面,我们放在了视频的最开头。
有网友误以为这是故意设计的场景,但工作室成立以来,坚持真实记录,不摆拍、不煽情、不消费苦难,这是团队坚守的初心。
经过24小时跟拍和3次补充采访,我们播发视频《你会为一毛五拼命吗》,记录下一位乐观善良、勤劳坚韧的拉煤老人的故事,收获“千万+”流量和“20万+”点赞。在众多网友的关心下,我们还发布两条跟踪报道,推动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,各地网友也在视频的影响下自发组成“援助团”,接力为老人送去爱心。
在不断探索中,我们逐渐找到传播规律,用真实的情感、朴实的金句,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,多条视频成为爆款,吸引千万网友和各地媒体关注转发。
在传播上,我们充分适应各平台特性,通过二次加工让作品在全媒体矩阵中获取更大流量,实现“一鱼多吃”:“照哥有故事”主账号主打2-3分钟人物微纪录片,深度挖掘情感;广西日报旗下的南国今报微博和公众号配发图文稿件,补充故事背景;南国今报短视频端口发布30秒“浓缩精华版”视频,专攻流量爆破;小红书平台则改用温柔女声旁白的视频作品,圈粉无数。
在内容上,我们聚焦“非遗传承”“乡村振兴”“能工巧匠”等垂类,通过广西日报14个基层记者站和县域融媒体中心寻找线索、挖掘亮点。
从笑着说“这辈子没有遗憾”的百岁奶奶,到心灵手巧的非遗工匠侗寨“鲁班”;从有梦想的石痴阿婆,到誓言“不可能让非遗火球在我这里断送”的驭火人老惠,我们坚持讲普通人的故事。
一是“说人话”。这不是一句玩笑,它时刻提醒我们要把“我想写的”变成“网友爱看的”。只有把高大上的专业术语换成接地气的表达,让大众“看得懂、记得住、能共情”,主流媒体才能真正实现“新文风、新语态、新模式”,做好新闻、讲好故事。
二是“尽人事”。好故事不一定在热搜榜上,但经常在一线记者的脚下。只有深入田间地头、街巷深处,贴近人民,切身感受,才能捕捉那些隐藏在角落里、热气腾腾的真实故事。
三是“懂人心”。受众喜欢的不是宏大空洞的叙事,而是于微小处见真情的瞬间。我们了解群众所思所想,用细节打动人心;使用第一人称讲述,让受众更有共鸣、更加沉浸。
2024年12月,照哥工作室入选首批广西文化名家工作室。比起追逐热点或二创网络视频,经常坚守在八桂大地一线的照哥团队,走得确实有些“孤独”。但我们坚信,记录平凡人的故事自有其价值——当每一粒尘埃都被看见,时代就有了更可感的分量。
照哥工作室编导佘玉冰(右)、摄像何俊涛(左)在采访现场认真审看拍摄画面。谌贻照 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