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体会- 华体会体育官网- 体育APP下载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看后:同意
2025-09-23华体会,华体会体育官网,华体会体育,华体会体育APP下载“1976年10月的那个晚上,你们真打算让主席翘着一条腿吗?”会议室里,一位老雕塑家压低嗓音问道。灯光昏黄,空气里弥漫着石膏味,围坐一圈的设计人员先是沉默,随后同时把目光投向主持会议的。
毛主席逝世刚满一个月,中央决定在广场修建纪念堂并永久保存遗体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选址、材料、设计样样都卡着节点推进。所幸北京市建筑工程局拿出了“昼夜三班”的施工方案,北京医学院与科学院也飞快完成了遗体防腐方案。万事俱备,只剩坐像定稿迟迟难拍板。
最初递交的十几张草图大多采用站立造型:一身中山装,右手微抬,神色庄重。然而,当模型放进北大厅的沙盘后,视觉效果并不理想。南侧即将悬挂的巨幅绒绣《祖国大地》气势恢宏,站像夹在其中显得局促。如何让毛主席形象与背景融为一体,成为首要难题。
有意思的是,反而是四川美术学院年轻教师叶毓山提出的“轻松坐姿”引发热议。他调出毛主席在接见外宾的老照片,照片里,主席靠在藤椅上,左脚自然横放,右脚轻轻搭在左膝。叶毓山说:“这不是随便,这是他老人家一贯的亲和。”一句话让在场几位老面面相觑。
质疑声很快涌现。传统礼仪强调“坐如钟”,翘腿多被视为散漫,何况这是供后人瞻仰的纪念堂。王克庆教授直言:“放在全国人民面前,要端庄!”叶毓山没有退让,他翻出十余张照片,一一说明:1945年会见赫尔利、1954年会见尼赫鲁、1965年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演讲间隙——几乎都在翘腿。叶毓山判断:这是毛主席思考时最放松的状态,雕像如果再刻意端正,反而失真。
僵局持续了两周。与此同时,房山采石场的汉白玉已连夜开采。要在四个月内挖出1500立方米整石,其难度不亚于一次中型水利工程。采石工人日夜轮班,常常脚踩冰水挥锤开裂巨石,运输车辆则要绕过狭窄山路到达城里。石料陆续进场,可设计图还没盖章签字,这让负责雕刻的孙家彬着急上火。
11月下旬,召集核心成员再次讨论。叶毓山干脆把两座等比例泥塑搬进北大厅模型,让大家现场比对。坐像置于大厅中央,背景山河一展开,视觉重心瞬间稳住。沉吟片刻,起身绕行泥塑一圈,低声道:“这座像看得出主席的平易,群众来了能感到亲切。”话音落地,方案定局。
雕刻组旋即进入实战。为保证一次成功,雕塑家们先在房山矿坑挑选三块纹理最细密的汉白玉,随后现场勾测,防止运输时产生微裂。雕刻开始的第一刀由叶毓山亲自落下,他不苛求绝对写实,而是保留了毛主席额头细微的思索纹路。为雕出衣襟褶皱的流动感,助手们用湿布反复敷石,软化表面后再轻削,石屑飘落如雪,甚至在灯光下泛出柔光。
试想一下,整个大厅昼夜都回荡着锤凿与砂纸的摩擦声。最长的一天,叶毓山仅停下十五分钟吃了碗泡面,又回到脚手架上修主席的眉弓。他后来回忆:“那一刻觉得主席就在背后看着,提醒我们别偷懒。”其实只是夜风吹动绒绣,沙沙响。
1977年8月10日清晨,雕像通过验收。起吊时,为防万一,工人们把绳索捆得密不透风,外面又套了一层棉被。两台80吨吊车同时发力,汉白玉像缓缓升起,落座基台。落地瞬间,现场几十名工人自发鼓掌,几位年长的设计师红了眼眶。有人感慨:“像是他老人家从书房里站起来,同我们说声辛苦。”
9月9日纪念堂开放那天,第一批排队的市民凌晨三点就到广场。瞻仰路径规定:进入北大厅先看坐像,再经花岗岩廊道抵达水晶棺。多数人走到坐像前会停半秒——规程是不许停——但仍有人不自觉抬头,仿佛主席真要起身握手。“要是能多说一句话就好了。”一位山东老兵轻声嘀咕,被身旁的礼宾员轻轻拉走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毛主席家人也遵照普通程序进堂,没有任何特权。李讷曾在1980年一个雨夜排队两小时,她告诉工作人员:“父亲不愿意搞特殊,我也一样。”轮到她时,只抬头望了坐像一眼便匆匆而过。仿佛那一眼,已经把千言万语说完。
近半个世纪过去,北大厅依旧保持最初格局。绒绣颜色略显暗淡,却更衬得汉白玉洁白通透。管理处每周例行检查雕像表面温度与湿度,以防微裂。游客量峰值时仍可达到每日两万,秩序井然。半分钟的瞻仰时间短暂,却足够让人捕捉那抹熟悉的神态——一条腿轻松地搭在膝上,微笑含而不露,似在说:“们,事情还多着呢。”
雕像的不经意动作,最终成为毛主席纪念堂里最具亲和力的符号。它提醒着后来者:伟人先是一个真实的人,然后才是历史里那道光。也正因如此,当年的一句“同意”,让石头里的灵魂得以保留每一分日常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