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迹后柳古镇感受水乡华体会- 华体会体育官网- 体育APP下载新韵

2025-09-26

  华体会,华体会体育官网,华体会体育,华体会体育APP下载在安康市石泉县的版图上,后柳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,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之路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,书写着文旅融合、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。近日,“西安晚报记者陕西名镇行”记者走进后柳镇,探寻它独特的魅力。

  从西安驱车走京昆高速、宁石高速,两个多小时到石泉县城后,再沿着316国道和石蒿路不到半个小时可就到达后柳镇。这里三面环水,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卷铺展在汉水之滨。通过无人机视角俯视,小镇的美景尽收眼底,浓郁的水乡风情扑面而来。

  “我是土生土长的后柳人,在这儿生活已经有大半辈子了。古时候,这里盛产桐油,沿江而建砌有石坎,就叫‘油坊坎’。清朝时,把这里叫后柳溪,后面就一直叫的后柳镇。现在旅游发展好了,因为我们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好,后柳镇也称为‘后柳水乡’,成为有名的旅游景区。”在后柳镇老街开商铺的居民肖开满介绍。

  后柳镇位于石泉县城南19公里的汉江沿岸,是一座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,得名于旧时此地沿江柳树成荫,分称前柳溪、后柳溪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,至今已有超过1100年的历史。据石泉县志记载,1931年时称长清镇,1939年后改称后柳镇。1951年命名为后柳乡,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,于1984年复设镇。2011年6月,中坝乡并入后柳镇,形成了现今的行政区域。

  当地干部向记者介绍,历史上后柳镇因水运便利而成为汉江沿线上重要的水运码头,曾经相当繁华。那时,汉江纤夫每行进三十余里便需歇脚,商人借此进行货物中转,此地逐步形成古镇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水码头”。据1687年(康熙年间)《石泉县志》记载,“大柳溪,昔年盛时,居民繁衍,其光景与邑等”,意指其最鼎盛时期,繁华程度不输于县城。大量移民的涌入,推动了商贸的繁荣,后柳也成为连接陕南、鄂西和川北的重要商埠。

  后柳镇的街道狭长,均用石板铺成。漫步在古镇的老街,脚下青石板路历经岁月,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。两旁民宅多以木板为墙,上有一层阁楼,绘画山墙,翘龙凤角,马头封火,古色古香,既具有实用性,又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。上街依地势逐步升高,石板街道错落有致,铺面鳞次栉比,整体结构布局与自然山水协调,颇具江南水乡风貌。

  特别是老街口的“屋包树”景观,是后柳古镇的一大特色。800余年的皂角树从老房子中长出,屋中间昂然而起,直出屋顶,伞盖全房,见证着老街的蜕变。这棵古树就像一位默默的老者,守护着古镇的过去与现在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。另外,地处后柳下街的八亩田,经考古发掘,认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,该地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土文物。

  “后柳镇还是抗日民族英雄、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王范堂的故里,这里保存有他的故居遗址。王范堂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30军少将副师长,参加过卢沟桥防御战、娘子关歼灭战、武汉保卫战、中原运动战等著名战役。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的关键时刻,他挺身而出担任敢死队长,率领57名敢死队员,消灭了驻守在台儿庄西北阵地上的日军。夺回西北阵地,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大功。”后柳镇干部介绍说,王范堂故居已成为后柳古镇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,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。

  此外,原后柳区公所旧址也是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。它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曾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后柳地区的行政中心,承载着近百年基层治理的历史记忆。如今,它是老街保存最完整的古建四合院之一,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建筑艺术与人文底蕴。漫步其中,能感受到秦巴汉水建筑风格的融合之美。

  后柳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  后柳镇内的后柳码头,曾是数百年前汉江流域有名的商贸重地,从后柳码头到汉口,船舶往来沿岸各地运送茶叶、生漆、桐油和各类土特产。现如今,石泉水电站、喜河水电站的修建和蓄水,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湖面。昔日商船往来穿行的景象,如今已演变成游览观光的热闹场景,每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。游客们可以搭乘画舫游船畅游汉江,欣赏碧波荡漾的湖水、两岸依依的杨柳,感受亲水的乐趣;也可以乘坐摩托艇在江上风驰电掣,体验水上运动的刺激与欢乐。

  后柳镇水域景观辽阔、自然资源丰富、文化底蕴深厚,是秦岭“中华水塔”、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,先后荣获了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”“国家卫生乡镇”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先进集体”“省级旅游度假区”“陕西省十大旅游名镇”“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”“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陕南地区文旅融合的标杆。

  “我是第一次来后柳古镇,也是慕名而来的。这次我驾车带着一家五人从西安直接到后柳,到了后感觉这里非常舒服,空气很清新,特别是雨后山水间云雾缭绕如宛如仙境,若不是要回去上班,真想在这里多住几天,好好享受下生活。我们还品尝了古镇上的石锅鱼,味道特别鲜美,今后我还会带家人和朋友经常到后柳。”西安的游客刘先生对记者说。

  商户们既是古镇的守护者,也是发展的受益者,他们忙碌的身影构成后柳镇最温暖的风景。如今的后柳镇,已成为游客品味慢生活、安顿乡愁的诗意栖居。

  “我在古镇老街是第一家开石锅鱼的餐饮,已经经营十几年了。原来在老街的店面比较小,随着游客的增加,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就餐需求,我就搬到老街现在这个面积较大的店面。”在古镇老街上经营江枫渔火石锅鱼的老板董永亮高兴地向记者介绍,现在的店面很大,能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,特别是在节假日前来品尝石锅鱼的游客常常爆满。

  “近年来,我们后柳镇坚持‘生态立镇、旅游富民’发展思路,以创建‘全省康养休闲度假区’为目标,强力推动生态旅游建设,全镇现共有景点5处,其中国家级4A景区1个、3A景区1个,建成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、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,省级传统村落1个。”后柳镇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唐山林向记者介绍,后柳镇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,以实施“旅游+”融合发展为动能,深度挖掘历史、文化、山水资源,举办旅游活动、开发旅游项目,打造了竹间堂、水乡山庄、临江居、雲江畔等精品民宿45家,莫干山民宿、泊心湾民宿、竹间堂二期建设正在推进中,为打造“汉江民宿集群”注入新动能。

 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后柳镇也在不断发展,当地政府利用本地区位优势,将生态资源开发、古镇改造建设及旅游文化挖掘、乡村振兴相结合,精心打造“后柳水乡”旅游品牌,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,让这座古老的小镇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  “之前,我一直在外面建筑工地承包一些小工程。随着后柳旅游业的发展,我看到这一商机后,于2008年回家开办了农家乐,成为后柳镇的第一家农家乐,生意很火爆。到了2023年,在镇上的支持下,我对农家乐进行提升改造,投资了1000万建成了现在的民宿。”后柳水乡山庄民宿负责人何易健向记者介绍,由于这几年来后柳古镇观光、旅游、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,他们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好,除了来自西安、安康等省内的游客外,还有来自宁夏、天津、新疆、广东、上海等地的游客,因为住宿环境和菜品得到了改善,有很多游客就长时间吃住在山庄。

  如今,在不断增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有力支撑和持续影响力下,后柳镇发展特色民宿、绿色餐饮、亲水娱乐和康养项目,常态化开展采莲船、火狮子、舞龙灯、打连钱等民俗活动、情景演绎、非遗体验,还举办四季文旅活动、体育赛事等旅游活动,让历史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,在秦巴汉水间绘就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旅融合、乡村振兴画卷。

  “我们和县人社局、文广旅游局、文化馆联动,开展‘文旅服务技能专项培训’,针对想参与表演的群众,开设民俗舞蹈,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;针对想从事文旅服务的村民,开展景区引导、餐饮服务、直播等基础技能培训。通过‘培训+实践+就业’的闭环模式,让群众真正受益,实现了‘群众登台’与‘群众增收’同频共振。”后柳镇文旅融合服务中心主任毛艳峰向记者介绍道。

  如今,后柳镇全镇15个村(社区)的1.5万名群众依托旅游业端上了“金饭碗”,过上了家门口增收的好日子,成为秦巴山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。同时,后柳镇的驻村们也发挥他们的特长,利用网络平台向外界宣传推介后柳的美景、美食、美物。“95后”的石泉县文旅局派驻后柳镇中坝村周子力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
  “我们中坝村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,像中坝作坊小镇,有着陕南秦巴文化的深厚底蕴,72家手工作坊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,还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。我通过直播以及拍摄制作短视频的方式,推介中坝村的美食美景。常常背着相机穿梭在村子里,记录下传统手工作坊里匠人们专注的神情,如活字印刷、油坊榨油、草鞋制作;也记录下古色古香的街巷、四季变换的田园风光。”周子力说,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她又联合其他村的,组成“直播团”,定期开展直播带货活动,不仅宣传中坝村,还把后柳镇其他村子的美景好物一同推介出去,实现“旅游+推介”“农产品+电商”等信息、资源共享,破解“单打独斗”发展的局限性。

  后柳镇在历史文化传承、经济社会发展、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但发展脚步不会停歇。后柳镇党委书记武绍峰表示,该镇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,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力度,深入研究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,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后柳古镇的历史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。同时,加大对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,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,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。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,丰富旅游产品供给,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,将后柳古镇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。

  踏上后柳古镇的土地,仿佛穿越了时空。这里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镇内文物古迹众多,人文资源荟萃。目前,在老街的提升改造中,古镇秉持“修旧如旧、古今共生”核心理念,通过传统工艺,精心复原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,同时将给排水、电力、通信、燃气等各类管线进行系统整合。在保障基础设施安全可靠的同时,最大程度地留存住老街的岁月痕迹与历史底蕴,最大程度丰富游客体验。

  此次对后柳古镇的采访,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古镇在历史文化传承、保护以及经济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。古镇正以昂扬的姿态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,它将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下,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光彩,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后柳古镇将成为一颗更加璀璨的明珠,闪耀在陕南大地。记者张松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 QQ:1234567890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华体会- 华体会体育官网- 华体会体育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